爱技术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765|回复: 8
收起左侧

[原创] 操作系统的作业:如何提高操作系统性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2 22: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微信登录

x
布置了快一个月,下个星期要交了才发现有这个作业,汗,写完贴出来好了,写得比较烂,欢迎拍砖


如何提高操作系统性能
    众所周知,硬件的更换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的性能,但是在实际情况不允许的情况下如何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呢?首先我们要知道有那些影响操作系统性能的因素。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会随着磁盘的读写、软件的安装删除、设置上的错误以及在进行网络浏览时无法预知的可能受到的攻击,会让磁盘产生不必要的文件碎片、堆积很多冗余的垃圾文件,系统注册表也会遗留不少无用的键值,还有就是各式各样的病毒、木马之类的恶意软件。而且文件系统的选择有所不同也会导致磁盘利用率的不同。既然无法避免的在电脑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垃圾”,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及时的进行“打扫”。
    一些高手在整理系统的时候都喜欢手动来搞定一些问题,不过这种方法对大多数的用户并不适用,在设置、整理系统的时候,一些辅助工具对普通用户来说是必须的,下面就用现阶段普及率比较高的Windows XP作为例子说一下普通情况下会遇到的问题的处理方法。
    大部分电脑用户不会去注意虚拟内存和系统临时文件夹,但这两方面的设置会在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后对系统的运行效率产生不小的影响。默认的虚拟内存和系统临时文件夹都是与Windows系统处于同一个分区,而且都会进行频繁的读写操作,时间久了系统临时文件夹还会产山大量不必要的垃圾文件,所以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设置是有必要的。建议把硬盘的最后一个分区用来放置虚拟内存、系统临时文件夹以及一些临时要用到的、还未整理的软件和各种资料。
    从Windwos ME系统开始引入的系统自带的“系统还原“功能其实在实际使用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建议大部分用户把系统还原关闭,转而使用“GHOST”一类的系统备份还原软件。
    对开机运行的程序、注册表以及系统性能方面的设置建议普通用户使用“Windows优化大师”、“魔法兔子”一类的软件,以免对系统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就“Windows优化大师”来说,它有三大选项:系统信息检测、性能优化、清理维护。里面的系统性能优化、清理维护已经足够普通用户对系统做日常的维护工作。
    对于经常更换硬件的用户,在卸载硬件后,硬件配置文件并不会自动删除硬件配置文件中所有该硬件的信息。因此在多次更换硬件后,便会在系统中遗留下很多无用的硬件注册信息,而当系统启动时就会反复与这些并不存在的设备进行通讯,从而导致系统速度的减慢。这时就需要通过清空硬件配置文件中多余的硬件信息,来达到加速系统启动的效果。
在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务,这里可以看到Windows系统所有的服务以及正在运行的服务,可以选择性的终止不常用的系统服务,或者将该服务由自动改变为手动,已备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方便的启动该服务。
    在各种软硬件安装妥当之后,其实XP需要更新文件的时候就很少了。我们可以选择性的删除系统备份文件、驱动备份、不需要的输入法以及系统帮助文件,还可以卸载不常用的系统组件,不过一些系统组建需要修改\%windows%\inf\sysoc.inf这个文件,将其中的“,hide”都去掉才可以在"添加/删除 Windows 组件"看到并予以删除。
    对于经常使用的电脑,养成定时整理进行磁盘碎片整理这个习惯也是必要的,在没有定期重装系统的情况下,一个月一次的碎片整理是合理的,当然,根据使用的频率也可以适当的缩短间隔,但绝没必要太多频繁的进行整理,这样对硬盘也是一个负担。
    现在大部分的电脑都会用来进行网络浏览,尤其对在校的学生来说网络游戏、聊天、下载软件都是家常便饭,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或多或少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不同类型的网络攻击,所以对电脑进行适当的保护是有必要的。一般来说需要安装杀毒软件以及网络防火墙,并对软件保持及时更新,定期对硬盘做全面的扫描,这样某种程度上最大的限度的保证了个人电脑的安全性。
    杀毒软件以及网络防火墙不是万能的,基本上都是跟着病毒、木马的脚步在更新,所以,平时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也是必须的。不要胡乱点击不明URL,在QQ之类的聊天工具上不要随便接收网友的文件,在接受邮件时不要轻易执行不明的EXE和COM等可执行程序,对于文件扩展名很怪的附件,或者是带有脚本文件如*.VBS、*.SHS等的附件,千万不要直接打开,一般可以删除包含这些附件的电子函件,对于DOC、XLS等附件文档,双击会自动启用Word或Excel,如有附件中有计算机病毒则会立刻传染;如有“是否启用宏”的提示,那绝对不要轻易打开。
    现今桌面操作系统普及率最大的非Windows和Linux莫属,其中Windows现在的普及率又远超过liunx,不过Linux近几年的发展趋势也不可忽视。
    Linux的性能是非常出色的,某些版本的Linux可以完全针对机器的配置设置优化。而且Linux对于x86_64的支持领先Windows不是一点半点。在相同平台上,优化过的Linux在性能方面确实远远超过Windows。从Windows的理念就可以知道了:不管你要不要,我都给你。不管你是不是跑某种和GUI完全无关的关键服务,Windows GUI一定是要运行的。如果一个GUI的BUG导致了系统的崩溃,那只能说你太倒霉了。

  自从Kernel 2.6之后,GLIBC With NPTL,对于线程的支持也好了很多,性能方面也更加出色。这些都是Linux长足的进步。而且经过无数技术高手的敲打、优化,Linux确实可以承担起相当重要的角色了。
  公平的说一句,Windows的性能和稳定性比以前已经好了很多了,起码在某些地方完全是与Linux处于同样层次的。但是Windows的优化能力十分有限。因为MS为你做了很多事情,虽然你不想让他这么做,但是你也没的选择。对于多数比较“懒”的用户来说,这样也许很好,但是对于对于系统优化拥有固执追求的人来说,Windows并不适合。
    不论若干年后主流的系统是什么,它都应该是最稳定、安全以及最能发挥硬件性能的系统。当硬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性化、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将会成为人们选择的标尺。一个界面华丽却不实用,不稳定的系统是注定要被抛弃的。操作系统也许还会分成服务器版和桌面版,也可能会所有的硬件类型包括嵌入式系统都使用同一个版本,但不管怎么发展,不论有多少分支,易用性肯定是摆在首位,毕竟有越来越多从未接触过电脑的用户将会在生活中接触、使用电脑,易用与否将会决定初级用户的购买方向。


[ 本帖最后由 闪到腰 于 2006-12-12 22:2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数 +50 收起 理由
adolf4459 + 50 亲手打出来的,所以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12-12 23: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一半内容,不发表看法,不过,所谓的高手就是从失败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有些技巧,到底是伪的,还是起作用的,这些都实在无法去证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23: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askman_1 的帖子

不想去改了,作业来的...如果发教程,里面扩展出来的估计要写个1W多...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3 01: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闪到腰 于 2006-12-12 23:03 发表
不想去改了,作业来的...如果发教程,里面扩展出来的估计要写个1W多...呵呵



作业的话,感觉好像是网络文章的综合,我觉得你应该照着你的独特见解去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3 08: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skman_1 于 2006-12-13 01:28 发表



作业的话,感觉好像是网络文章的综合,我觉得你应该照着你的独特见解去写

全部都是亲手打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3 09: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闪到腰 的帖子

支持原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3 13: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技巧不是原创哦,,,,N年前就在电脑报上看过了,,,文采倒像是原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4 08: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ysiemenscool 于 2006-12-13 13:33 发表
原创,,,,技巧不是原创哦,,,,N年前就在电脑报上看过了,,,文采倒像是原创,,,:-')

我不认为现在还有多少真正原创的,有那篇文章不是有有所借鉴的整合类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4 11: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自己打出来的建议加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爱技术 ( 沪ICP备08115260号-3 )

GMT+8, 2025-7-22 05: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