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技术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809|回复: 36
收起左侧

鬼吹灯 相关知识图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7 23: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微信登录

x
潮虫,也叫“鼠妇”
一、鼠妇的介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蜷起来的潮虫图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伸开来的潮虫图片

鼠妇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团子虫”,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鼠妇的种类较多,它们身体大多呈长卵形,成体长9—15毫米,背腹扁平十分显著,呈灰褐色、灰蓝色;常能卷曲成团,是草食的陆栖类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为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从海边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们的分布。第一触角短小,后7对胸肢变成步足。但它们都需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不像昆虫和蜘蛛那样高度适应于陆地上生活,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在田间,主要为害黄瓜、西红柿、油菜等常见的种类有潮虫科、鼠妇科、球鼠妇科等代表动物。  


二、鼠妇的生活环境及采集  

鼠妇喜栖息于朽木、腐叶、石块等下面,有时也会出现在房屋、庭院内。鼠妇在20---25度之间生活较为正常。若室内外温度在25度左右,在房前屋后的石块、瓦砾下面、盆里、坛内均可以找到;温度低于25度,需要选择温暖的花窖、庭院的下水道旁边进行采集,也可在平房条件的厨房地砖下面进行收集。我们在学校园里采集时发现,鼠妇的数量较少,个体也较小,以一些个体小的为主。在花盆底下可以采集得到,但数量少,如果花盆是放在水泥地上则其数量会很少,而且水分过多数量也会大大减少。为了采集的方便,我们经过一番努力后发现,如果把台湾草连根铲起,倒盖在墙边的草坪上(可盖两到三层),开始几天不要浇水,等草干了之后,三天左右浇少量的水,只要保护相对潮湿就可以。一个月左右开始采集,则可得到个体较大,数量较多的鼠妇。而且,采集过程非常方便,只要把草皮拿走就是。在鼠妇的收集过程中,必须小心地保护,收集后,容器内应带一些湿土和注意通风。湿土最好是富含有机质,颜色以黑色最佳,同时可放几片烂树叶或一些植物的小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三、鼠妇的饲养  

在实验室饲养鼠妇可用大的盆子如塑料水槽、也可用月饼的盒子。在盆子内放一些经过筛选后的松软的土壤,土壤以富含有机质为好,特别是黑色的土壤则效果更佳,同时可放一些烂树叶。土壤的含水量不宜太大,每天可向土壤中喷洒少量的清水,水滴入过多,土壤容易形成泥块或泥浆,这样会使鼠妇的活动减慢,甚至造成死亡。可以用手进行小测,用手抓起一把泥土,用力捏,没有水从指缝流出,松开手,轻轻一碰,泥土疏松,表明土壤的湿度适中。同时每3天换一次土,最长不要超过一周,换土也不要全部换,可放一半留一半。鼠妇的密度不宜过大,大概每1000毫升的容器内可饲养25---30只左右的鼠妇,密度过大,妇容易死亡。盆子上可用黑布遮盖,保证有充足的空气,同时用橡皮圈套住黑布,防止鼠妇逃跑。也可在晚上开灯,也能起到防止鼠妇逃跑的效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潮虫--pill bug背面 图片

四、鼠妇的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每次换土时,最好保留一部分原来的土壤;对换出的土壤要细心检查,以免因个别鼠妇“假死”或钻在土壤中而丢掉。  

2、在实验室放置鼠妇时,要留心周围是否有其它动物如老鼠、蟑螂等的危害。  

3、土壤中水分不宜过多,保持湿润即可。如果不小心加入的水太多,可用细沙进行调节。  

4、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在饲养鼠妇时尽可能给它提供适宜的温度。  

5、不要将饲养的鼠妇放在太亮的地方,尽可能给它提供较为黑暗的环境。  

释名: 鼠负、负蟠、鼠姑、鼠粘,湿生虫、地鸡,地虱。  

气味: 酸、温、无毒。
====================
  白胡子鱼,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洞穴、井底和其它地下水中,有着一些小型的鱼类生活着。这些洞穴鱼类以其特殊的生活环境,以及适应该环境的独特构造,而成为鱼类辐射进化中的一个分支。对于洞穴鱼类,无论它们的亲缘关系如何,也无论它们地理隔离的远近,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眼睛缩小或退化;身体无色素,或呈粉红色,或呈半透明,脊椎和内脏清晰可见。大多数身体细长,常见的只有5-10厘米长。体表鳞片细小,排列稀疏或完全埋在皮下;感觉灵敏,触须发达或具派生感觉器;故又有盲鱼、无眼鱼或透明鱼之俗称。

  盲鱼的出现与山洞有关。山洞中具有丰富的食物,并且可以为某些动物的生存提供安全的栖息场所。盲鱼的祖先原是洞外的鱼类,有眼睛,体表也有色彩,他们对于漆黑的山洞并不喜欢。当它们偶然来到地下湖、地下河或地下潭时,由于不习惯那里的生活环境,便会迅速离开,返回外面的河川湖潭。但是,如果洞口突然被洞外崩塌的山石、泥土所堵塞,这些鱼类无法逃逸,便只好安身于黑洞中,它们一代代地生存在这不见光线的黑暗环境中,由不习惯到慢慢适应,眼睛逐渐退化,以致完全被一层皮褶覆盖,身体得不到光线的照射,体表的色素也就渐渐消褪,成了半透明的“玻璃鱼”。为了适应新的生活的环境,它们逐渐获得了新的生存本领,它们对环境温度要求不再严格,能较长时间忍受饥饿,吻须更加发达和敏感,并能繁衍后代,自成体系地进行生命的周期活动。

  盲鱼在世界上的分布比较普通,美洲、欧洲、非洲、亚洲都有发现。首次发现是1842年在美国记录到的定居性洞穴鱼类――盲鱂。随后古巴、巴西以及非洲、亚洲等地也相继发现。亚洲广泛分布于伊朗、伊拉克等地。我国自1976年首次报导在云南建水的洞穴中捕捉到一尾盲鱼后,新的盲鱼接踵而至,其后在广西武鸣、凌云、乐业,云南个旧、宜良,湖南龙山,贵州等地发现了8种盲鱼。

  鱼类栖息的洞穴多数是由石灰岩或玄武岩构成的,岩体经腐蚀逐渐发展成溶洞。溶洞和暗流的年龄都比较古老,例如云南宜良的溶洞和地下河分布在距今约6亿年前的前震旦纪碳酸盐地层中,溶洞是在燕山运动后,断裂促进溶洞的形成。但是洞穴鱼类的年龄要晚得多,它与洞穴的地质年龄没有直接的联系。鱼类在洞穴中是在无阳光的流水或静水中进行生命周期活动的,很少有两种以上的鱼类共存。
淡水水母,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水生生物,属腔肠动物门、刺胞动物亚门、水螅纲、淡水水母目,生活在欧、亚、美洲和大洋洲的温带水域。全世界共发现11 种淡水水母,我国有9种。淡水水母为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动物之一,诞生于15亿年前,比地球上已灭绝的恐龙古老得多。淡水水母对水体质量要求较高,因较罕见,被誉为“水中国宝”、“水中大熊猫”,近年在我国一经发现即有报道,但迄今仅数十例。水母身体仅由两层细胞构成,体内有一腔,为消化吸收食物之处,相当于其他动物的肠。其形态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目前,我国仅湖北、四川、河南、重庆等4个地方发现过活体淡水水母。

    桃花水母是淡水水母的一个种类,其外形像一把撑开的伞,或一个倒扣的碗,习惯称为伞体。伞边缘有许多细线状的触手,这是它的捕食器官。当遇到食物时,触手上的刺丝囊即射出刺丝,刺中被捕获物,顷刻将其麻醉,用触手送入口中。一般桃花水母的出现时间较短,数量稀少,七八天后就不见踪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苏南渔趣·鱼阵
  
陈永耀

   “鱼阵”是我杜撰的名词。多年来我利用工作之便,请教过不少水产专家,均不知道这一奇异现象,当然也无从作出自圆其说的解释。

   梅雨季节,鱼类的发情繁殖季节。那年整个太湖流域发大水,村民到处张网捕鱼。村口的土坝淹到了两三尺深的水下,坝外是个大湖,属于太湖的近亲嫡系。好在虽然水深,但平原地带水流平稳,贪图方便的村民仗着熟悉地形,还敢小心趟水过坝。一夜暴雨的次日,那坝成了危险地带,大水彻底退下之前再没人敢趟水。

   那是中午时分,坝两端的扳网,依旧每隔五六分钟起网一次,或多或少地收获着大鱼小鱼。村民端着饭碗在两岸看着热闹,其中一人从坝上趟水到西岸。忽然,有人惊叫起来。

  只见三四十米开外的河面上,高高地树起一道水墙,约有五六十公分高,正缓缓地、坚定地朝土坝推过来。那是在苏南从未见过的大浪,浪端还有东西不断地跳动。

  坝上的趟水者顿时就呆了,立在水中不敢动。岸上的围观者也呆着,半张着嘴,除了摒紧的呼吸,没其他声响。

   浪过来了。趟水者惊叫了几声,摇晃了几下,忽然矮了一截,整个没进了水中;两岸的扳网,忽然齐齐朝下游歪斜,拉绳紧绷,主人承受不了巨力怕拖下河而抛掉绳索。

  人们同时看清,那巨浪竟是无数的鱼掀起的,青鱼草鱼鲫鱼鲤鱼鲶鱼鳜鱼黑鱼白条鱼,好像还有少见的黄鲇,有经验的估计,最大的约有七八十斤。大大小小的鱼,扑腾着,向前鱼跃着,水下土坝仿佛忽然在水面上长高了数十公分……

   “鱼阵”持续了十来分钟,也有人说有半小时。

   人们脸色煞白,一言不发,看着它们奔腾而去,消失在湖中。水面渐归平静,这时人们才想起趟水者,他挣扎着,被拖上了岸,不知是冷是怕,他抖擞着说不出话来,人们发现他身上布满了乌青瘀斑。鼻子灵光的,率先发现空气里充满了鱼腥味。

   鱼走了,满脸通红的人们,爆发出一轮议论的巨浪。见多识广的村民揣着自己的猜测,到处演说。用现在的话概括起来,大家对鱼阵主要有如下解释:一,龙宫出了大事,鱼类开大会去了;二,上游出了鱼妖水怪,或者发生了战争,他们逃难去了;三,看来今年的大水会造成大难,鱼类是向我们报信的。
   那是1976年,夏天刚过,新的说法渐趋压倒优势:唐山大地震,那是动物的预感先兆;再后来,XX去世,又有了全新说法。

   那鱼阵,是当地人空前绝后的一次奇观。至今,仍有目击者不时吹一下当时的见闻,内容大同小异的版本也因此而多了起来。

  注:四年前的春夏,桐庐县富春江与分水江交汇的桐君山下江面,也出现了绵延里许的“鱼阵”,不同的是,这次鱼阵只是静止地出现在江面上。桐庐报社的方赛群记者专门采写了报道,杭州日报下午版作了转摘。
“拔了奶子”汽车是波兰产汽车。正确的中文音译为“波罗乃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嘎乌”是藏人的护身符,男女形式各异,女子带的又大又圆,外边是银制的,里面装着佛像,经咒,金钢结,还有些别的僻邪之物,有的装有舍利,格玛的“嘎乌”里,装着九眼石、玛瑙,还有几百年前留下的狼牙,传说那是头人才可以使用的狼王之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丘印上刻有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个字,在盗墓者手中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此印毁于明代永乐年间,已不复存于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古格银眼——绝后的佛教精品  

  札不让的北面,有一个名叫"鲁巴"的地方,今天仍然是札达县的一个乡。藏语中"鲁巴"意为"冶炼人"。  

  传说古格王国时期这个地方素以精于冶炼与金银器制造而闻名,当年阿里三围以托林寺为主寺的下属24座寺院的金属佛像与法器,都由鲁巴铸造。据说鲁巴铸造的佛像用金、银、铜等不同的原料合炼而成,工艺精湛,通体全无接缝如自然形成,其价值甚至超过了纯金佛像。  

  其中,最为神奇的还有-种名叫"古格银眼"的铜像,只有古格才能制作,更是被视为佛像中的精品,因为极少流传于世,所以尤为珍奇。长期以来,无人知晓其究竟为何物。  

  直到1997年夏季,我们在皮央遗址杜康大殿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铜像,才终于揭开了"古格银眼"之谜。这尊头戴化佛宝冠,4臂各执法器,结跏趺坐于兽座莲台,头生3眼,额上正中眼为纵目。3只眼的眼球都采用镀银的技法做成,在金黄色的铜像背衬之下银光闪闪,晶莹锃亮,这就是所谓"古格银眼",看来的确名不虚传。由此可见,古格王国时期金属制造业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留给我们的只有那记录了古格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的遗址。

  就在15年前,古格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自从19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在此展开了一系列收获巨大的考古工作以后,这个消亡了350年的王国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行者。

  近十数年间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雕刻、造像及壁画等揭开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纱。

  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而遗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是它的壁画。古格壁画气势宏大,风格独特,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绘人物性格突出,用笔洗练,丰满动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受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古格的艺术风格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特点。

  古格盛产黄金白银,在托林寺、札不让、皮央东嘎都发现过一种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而且出土的数量极大。这种经书以文书写在一种略呈青蓝色的黑色纸面上,一排用金汁、一排用银汁书写,奢华程度无以复加。

  最早对这座古城遗址进行考察的是英国人麦克活斯·扬。1912年,他从印度沿象泉河溯水而上,来到这里进行考察。此后便有探险家、旅行者、摄影家和艺术家们源源不断地来探奇访幽。但真正的科学考察是从19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开始的。以他们实地测量,遗址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调查登记房屋遗迹445间,窑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条,各类佛塔28座,洞葬1处;发现武器库1座,石锅库1座,大小粮仓11座,供佛洞窑4座,壁葬1处,木棺土葬1处。

  古格王国遗址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地之一。现在的遗址从山麓到山顶高300多米,到处都是和泥土颜色一样的建筑群和洞窑,几间寺庙除外,全部房舍已塌顶,只剩下一道道土墙。遗址的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整个遗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红庙、白庙及轮回庙中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不乏精品。围绕古格都城周围的重要遗址还有东嘎、达巴、皮央、香孜等,都有大量文物遗存。

历史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
国,王朝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吐蕃王朝末代赞普郎达玛时期,灭佛毁寺,不少避难僧人远遁阿里。阿里地处西部边境,深受大食、印度的影响,加上又是苯教的发源地,所以便成为各种思潮、各种力量汇集之地。公元843年朗达玛被一位僧人刺杀,内战纷起,4年后平民起义,吐蕃王朝崩溃。之后先后曾出现大小7个王国,西藏长期处于藩王割据局面。

  朗达玛的两个儿子奥松与云丹也为争夺王室相互斗争,奥松之子贝考赞为奴隶起义军所杀,贝考赞的儿子吉德尼玛衮见大势已去,回天无力,便带着三个大臣和100多人,投奔阿里,并娶了当地头人的女儿。后来吉德尼玛衮将阿里一分为三,分封给他的3个儿子,古格王国即第三子德祖衮的封地。

  17世纪中,古格王朝发生内乱,国王之弟请拉达克军队攻打王宫,王朝被推翻。古格覆亡后,并入拉达克(今克什米尔)一段时间,后被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ZF重新收回。

  古格王国的统治中心在扎达象泉河(藏语为朗钦藏布)流域,北抵日土,最北界可达今克什米尔境内的斯诺乌山,南界印度,西邻拉达克(今印占克什米尔),最东面其势力范围一度达到冈底斯山麓。其都城札不让位于现扎达县城西18千米的象泉河南岸。札不让北面的香孜、香巴、东嘎、皮央遗址,西面的多香,南面的达巴、玛那、曲龙遗址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

  古格王朝的崇尚佛教,多次派人到克什米尔学经,翻译佛经108部,得佛教之益,王朝历经数百年不衰。1042年,印度高僧阿底峡到阿里地区弘法,使阿里成为佛教复兴之地,佛教史称之为“上路弘法”。

  古格在西藏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古代印度的许多重要佛教教义,就是从这里传入西藏腹心地区的,这里又是古代西藏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之一。

线路

  从山脚的入口沿着小径走,首先要经过4间古殿,即红庙、白庙、度母殿和轮回庙。山顶有一座坛城殿,要参观古寺需由工作人员打开门锁。寺内保存有许多精美的壁画,一些壁画上的金漆依然闪亮发光、光彩夺目。几间寺里以白庙规模最大,叫“拉康嘎波”。一些小洞窑内放着盘子大小的泥印佛像“擦擦”,是喇嘛到此修建时做的。据说除泥土之外,还混合了很多圣物。

  白庙和红庙的面积差不多大,约为300平方米,庙内墙上绘满了各种不同题材的壁画。白庙内有一幅吐蕃历代赞普和古格国王世系的壁画,非常珍贵。红庙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1038年阿里王意希沃迎请古印度佛学大师阿底峡的壁画,画中一队舞女翩翩起舞,旁边有人击鼓吹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这些壁画虽时隔数百年,色泽仍很鲜艳。

  山腰中有两条隧道连接,直通山顶。北面悬崖边上的通道,仍堆放着不少鹅卵石,残留着当年抗敌的痕迹。走过崖边通道,一再往北行,一个地面垫高,仅余四壁的院子,便是当年国王议事的宫殿。

  山顶的护法神殿壁画主体部分大多为密宗男女双修佛,画风泼辣,用彩强烈。壁画下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地狱之苦,各式刑法惨不忍睹。边饰则是一长排数十位裸空行母、妩媚优雅,仪态万方,无一雷同。

  在遗址的顶端,有一个不显眼的小门,门口有小牌——“冬宫”。沿台阶可深入山内。山内的通道很陡,只容一人上下。下行几十米后山洞扩展开来,有大小几十间房屋,多数只有1.8米左右高。最外层透气、透光,类似阳台,比较开阔。这里就是当年古格王冬天避寒之地,不过如今里面已经空无
一物了。

  折回山腰,三间寺庙的周围,有十多个洞窑,其中还藏着古代武器诸如盾牌、盔甲和大刀长剑之类。干燥的天气,令这些文物得以完整保存。

  从县城到古格路上的山上,出现一座一座土墙,这也属于古格的痕迹。

  古格遗址旁边就是看门人(可让看门人带路)的住所往山脚下步行约10分钟就到了干尸洞。干尸洞坐落于一岩壁之下,洞口离地2米左右,毫不起眼。洞内十分宽敞,深几十米,堆满无头干尸。据传洞的最尽头是喇嘛,紧挨着的是儿童,其次是妇女和男人。由于气候干燥,尸体没有完全腐败,散发着一种怪味。关于干尸洞的传说有许多种,最可信的一种说法是:当年古格兵败,拉达克人将宁死不屈的古格兵士斩去头颅,而尸骨则弃于洞中。
鬼吹灯相关资料:食人鱼吃狗全过程照片
食人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兰铁板河古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新疆铁板河古墓出土的一具尸体,为女性,保存良好,面目清秀,面容自如,神态安详,鼻梁高窄,眼睛深凹,口微微张开,胸部、四肢肌肉丰满,毛发、皮肤、指甲都保存完好,甚至长长的眼睫毛都清晰可见。深褐色的头发蓬松地披在肩上,皮肤呈古铜色,身体强壮。根据人类学研究和骨骼系统X线摄片分析,此古尸是新疆古代的少数民族,年龄在40-45岁之间身长152厘米,体重10.7千克。
哈密古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哈密女尸身穿红色彩条毛布袍,外披羊毛大衣,可能死于寒冬之时,衣服血污斑斑,黏附在身上。长长的金黄色的头发梳成从两边分开的发型,两边又各梳成3根小辫子,然后各由3根小辫子汇编成一条大辫子。可见“新疆姑娘辫子多”是早在3000年前就有了。她肌肉发达,显示生前健康的体形。浓密的汗毛,还清晰可见。她还保持着3000多年前那宽厚、丰满的形象。根据她的发色、发色和其他特征可以判断她是一位古代新疆少数民族妇女。
这是明代的扬州城防将军乔健庵尸体
也有尸变得症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婴儿的干尸,实际上婴儿的尸体最容易复活,所以如果盗斗的时候,墓里有婴儿的尸体,那是比较麻烦的事情,这几个婴儿都复活过,现在用驴蹄子镇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突然坐起来的尸体!
1980年11月,在泰州市郊的一座明代古内出土了两具古尸,一男一女,保存完好无损。据墓志记载,墓主是徐藩夫妇。徐藩生前官居工部右侍郎,,埋葬年代为明嘉靖十一年,距今460多年。出土时男尸浸泡在深黄色的棺掖里,紧缠于裹尸布、被子和13层衣服之中。尸体长165厘米,重23.5千克。尸体湿润柔软,外形完整,皮肤呈淡黄色,毛发、胡须、睫毛等清晰可见,手指甲均保存完好,软组织有弹性,四肢和大关节都能活动,内脏器官也保存良好。古尸出土时,皮肤呈淡黄色至深黄色。

当科研人员准备对古尸进行解刨研究的时候,古尸突然自动坐起,现场有人拍到照片如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最恐怖的,微笑的女尸!
这是一具唐朝女尸,出土时头顶凤冠,珠宝玉石镶嵌其间,颇有贵夫人的气派。当时出土时原本一脸忧愁,但是当尸体被抬出墓后,忽然表情变为微笑,请您注意盯着古尸的脸部,她在对您微笑呢!!!
发表于 2007-2-17 23: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完了..回味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7 23: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在它网看到就转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7 23: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啥主题啊?怎么这么乱

最后那些东西有点太恐怖了,是不是要警示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7 23: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了..这没有什么吓人的东东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7 23: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鬼吹灯都看完这些算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7 23: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鬼吹灯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7 23: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可怕的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7 23: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8 00: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虫子真恶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8 00: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ir0618 于 2007-2-18 00:10 发表
那虫子真恶心……

我们这叫西瓜虫,小时侯超级喜欢玩…………不恶心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8 00: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LZ也是灯丝的,哈哈
今天就是来灌水的 :|O|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8 09: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那个恐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8 09: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大家看一下鬼吹灯吧很好的小说感觉写的不错,感觉06年看过的基本比较好的网络小说:鬼吹灯、亵渎、和空姐同居的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8 11: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饿心!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8 13: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很少看到黑洞来灌水,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8 15: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虫虫恶心
干尸还不错  弄个放在家里收藏不错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8 23: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帖子回帖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9 00: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狗狗好可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9 08: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爱技术 ( 沪ICP备08115260号-3 )

GMT+8, 2025-8-6 17: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