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技术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88|回复: 15
收起左侧

摄影教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 10: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微信登录

x
看图就知道了!~ 此贴请收藏.  会陆续放上 各种构图法, 想学习摄影的人 要注意拉

若想知道拍摄图片的数据.XP 系统 鼠标移到图片处.鼠标右键.属性---摘要---高级。 就可以看到拍摄图片的数据拉


当然构图不会固定的分为几种.我只是放上几中常用的.


6楼:人像摄影的美姿技巧和构图教程


7楼:色彩教程


8楼:测光教程


9楼:光、色温、白平衡 (使用数码相机) 必看


10楼:一些拍摄技巧


若看不见图的话. 鼠标右键.新窗口中打开








这样的应该称为大特写

[ 本帖最后由 杀手不寂寞 于 2007-2-1 11:15 编辑 ]
717464756.jpg
003.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2-1 10: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拍片

杀手秘籍哟。注意收藏


拍好片其实很容易。今天就说说全傻瓜拍好完美照片的捷径


1:光线非常好的时候。 一般 请使用 速度优先。  一般用125 或者 60    光圈相机会自动设置



2:光线不太好的时候。 一般使用光圈优先. 请把光圈开到最大。  相机会自动设置拍摄速度


搞定。是不是很简单 哟

[ 本帖最后由 杀手不寂寞 于 2007-2-5 11:0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 10: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 10: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 10: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 10: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像摄影的美姿技巧和构图

人像摄影的美姿技巧和构图
人像摄影是摄影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有纪实风格和艺术写真风格两种。两者各有所长,互相补充,因此也谈不上谁优谁劣。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去拍人像,我们不可能象大师一样有着敏锐的目光去捕捉精彩的一瞬间,也不可能有机会使用专业的灯光和化装师去给你所拍摄的model达到专业的效果,因此我们只能走一条中庸之路好在两者在技巧上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拍摄人像的技巧,希望更多的摄影爱好者能用上。
  一:人像摄影的美姿技巧和构图
  人像摄影的目的就是把人拍美,所以,摄影者一定要在被摄人物的脸型 气质 等都达到最美时再拍摄,不然的话勉强拍了则么也别扭。如何修饰被拍摄对象,是对摄影者的一个考验,什么时候要拍出反差,表现皮肤的质感,什么时候要较少反差掩盖皮肤的缺陷,都需要有观察和思考的积累经验才能准确作出判断。例如一般概念中使用平光,是想将较瘦的人拍的显得胖一些,具体方法是利用平光再加上降低相机高度,尽管这种方法能使人显得胖一些,但,人物的鼻孔会露出来,破坏了美感。这就是使用传统的灯光与相机机位组合的弊端,所谓的救一救不了二。所以,现在我们通常是使用以姿态造型来改善 塑造人物的形象。
  1:“美姿”应该注意技巧
  (一)对于相貌较难看者,应当尽量避免拍摄特写和近照。
  (二)对于脸型较胖者,可以适当采用头纱 手 或者其他小饰物来遮挡,同时也可以提高相机机位。
  (三)大小眼睛的拍摄,应该调整被拍摄者的角度,小眼睛者近量*近镜头。
  (四)"翻白眼"的拍摄;应尽量使被拍摄者的眼神朝向一边,扑捉眼神转向的一瞬间,而不是眼睛瞪大的一瞬。
  (五)“斗鸡眼”的拍摄;摄影者应尽可能的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使被拍摄者的双眼不同时正对画面出现。
  (六)对于脖子较长的被摄者,也应当提高机位,让被摄这位手下颌。
  (七)对于尖下巴的人应该使用高机位,被摄者低头的组合方式拍摄。
  (八)拍摄“朝天鼻”最困难了,只有不拍摄正面就是了。
  2:通常就是三种常用的构图模式,也叫公式化模式构图;
  (一)特写
  (二)七分身
  (三)全身
  在拍摄取景时,相机的高度也应该随着拍摄的范围的扩大而下降。拍摄半身像时候,相机的高度约与被摄者鼻子的高度相等;拍七分身照片时,相机机位约在被摄者的胸部高度;拍摄全身照时,相机的高度应该在被摄者的腰部。所谓构图,即使在特定的画面景物内,安排各种拍摄要素,以达到表现诉求对象的效果。现在流行的人像摄影技巧,在构图取景 表现主题上通常利用以下方法,写出来大家给以参考指正。
  (一)利用前后景深的差异,突出主题人物。
  (二)用大小对照的方法,使主体大一些而陪衬物小一些。
  (三)利用色彩对比的手法强调主体。
  (四)利用主体静止 陪体运动的方式,主构图的稳定性就相对强。
  二:STEVEN教你后期制作小TIPS
  很多人都问我的图片有没有后期处理过,我想这是毫无疑问的.后期处理得当,对想要表达的气氛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后期制作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元素之一。我的图片没有大刀阔斧的人为加工,而是集中火力在色彩色调的掌握和运用上,如果色彩色调掌握运用得当,整组图片就如虎添翼,生气勃勃。
  虽然很多人知道后期的无比威力,但是面对自己的图片所要修饰渲染成怎么样的气氛却无从下手,我们不要为了后期而后期,跟前期拍摄一样,你要明白这样的后期处理是能渲染什么样的情绪和气氛,而不是单纯地把图片千篇一律地弄成自我感觉良好的效果就认为是满意的后期,也不能太过依赖后期,把一些原本废片的东西拿来加工再造,这样我想会失去摄影本身的意义。
  网络上流传很多别人做好的“PS动作”提供给网友下载,虽然说这些便利的“PS动作”非常省事省心。拿来点一下鼠标就可以得到各式各样的效果,但我并不建议直接就拿别人的“研究成果”来用,因为每张图片的拍摄参数不同(比如所处的环境,曝光等等),出来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然后就会产生疑惑,为什么我弄出来的效果会是这样?所以,我们还是乖乖地认真学学硬功夫。其实,我们也不要把后期制作想象成如此繁琐复杂,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东西,有时候,就是一,两个步骤就会得到理想的效果,关键是我们不要偷懒。
  在下手制作之前,先要明白怎样的渲染才能表达出想要的气氛和效果呢?明确个中心思想后,我们就有了一个方向,不至于瞎弄。当然,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效果,只要是符合或者接近所要渲染的气氛就是正确的,有意识的后期,而不是无意识的“批量生产”。


[ 本帖最后由 杀手不寂寞 于 2007-2-1 11:0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 10: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色彩教程

一、色彩形成

  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取决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 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
  • 物体色:物体色本身不发光,它是光源色经过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我们把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的色彩统称为物体色。
光源色与物体色的关系
光源色复色光白色光(全色光)投射在物体上不透明物体反射
有色光半透明物体
单色光透明物体透射
二、色彩要素

  客观世界的色彩前边千变万化。各不相同,但任何色彩都有色相、明度、纯度三个方面的性质,又称色彩的三要素,而且当色彩间发生作用时,除以上三种基本条件外,各种色彩彼此间形成色调,并显现出自己的特性,因此,色相、明度、纯度、色调及色性等五项构成了色彩的要素。
  • 色相 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 明度 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深浅差别。明度差别即指同色的深浅变化,又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的明度差别。
  • 纯度 色彩的纯净程度,又称彩度或饱和度。某一纯净色加上白或黑,可降低其纯度,或趋于柔和、或趋于沉重。
  • 色调 画面中总是由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各种色彩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形成画面色彩总的趋向,称为色调。
  • 色性 指色彩的冷暖倾向。
三、色彩混合
  色彩混合存在着三种形成,即色光的混合、颜料的混合和色彩并置混合。
  • 颜料混合
    • 原色(第一次色):不能用其他任何单色混合而成的基本色彩。包括:红、黄、蓝(理想的颜料三原色是明亮的红色、柠檬黄和湖蓝)。
    • 间色: 由两原色相混合而得(包括:橙、绿、紫)。
    • 复色: 由两间色相混合而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色彩并置混合 当我们把红、蓝色点或色块并置的画面经过一定的距离,就会发现红色与蓝色变成了一个紫色,只是由于空间距离和视觉生理的限制,眼睛辨别不出过小或过远物象的细节,因此把个不相同色块感受成一个新的色彩,这种现象便称为色彩的并置混合或空间混合。
  • 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被称为色彩对比。该想象分为两大类: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
    • 色相对比 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当主色相确定后,必须考虑其他色彩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要表现什么内容及效果等,这样才能增强其表现力。
    • 明度对比 因明度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柠檬黄明度高,蓝紫色的明度低,橙色和绿色属中明度,红色与蓝色属中低明度)。
    • 纯度对比 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时,会感觉不太鲜明,但与不鲜艳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明,这种色彩的对比便称为纯度对比。
    • 补色对比 将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具有补色关系的色彩彼此并置,使色彩感觉更为鲜明,纯度增加,称为补色对比。(视觉的残像现象明显)。
    • 冷暖对比 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介与其间),另外,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
    五、色彩调和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合理搭配,产生统一和谐的效果,称为色彩调和。
    • 同种色的调和 相同色相,不同明度和纯度的色彩调和。方法为:使之产生循序的渐进,在明度、纯度的变化上,形成强弱、高低的对比,以弥补同色调和的单调感。
    • 类似色的调和 以色相接近的某类色彩,如红与橙、蓝与紫等的调和,称为类似色的调和。类似色的调和主要靠类似色之间的共同色来产生作用。
    • 对比色的调和 以色相相对或色性相对的某类色彩,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的调和。调和方法有:
      • 选用一种对比色将其纯度提高或降低另一种对比色的纯度;
      • 在对比色之间插入分割色(金、银、黑、白、灰等);
      • 采用双方面积大小不同的处理方法,以达到对比中的和谐;
      • 是对比色之间具有类似色的关系,也可起到调和的作用;
    六、色彩象征
      各种色彩的象征:
    • 红色 热情、活泼、热闹、革命、温暖、幸福、吉祥、危险......
    • 橙色 光明、华丽、兴奋、甜蜜、快乐......
    • 黄色 明朗、愉快、高贵、希望、发展、注意......
    • 绿色 新鲜、平静、安逸、和平、柔和、青春、安全、理想......
    • 蓝色 深远、永恒、沉静、理智、诚实、寒冷......
    • 紫色 优雅、高贵、魅力、自傲、轻率......
    • 白色 纯洁、纯真、朴素、神圣、明快、柔弱、虚无......
    • 灰色 谦虚、平凡、沉默、中庸、寂寞、忧郁、消极......
    • 黑色 崇高、严肃、刚健、坚实、粗莽、沉默、黑暗、罪恶、恐怖、绝望、死亡......


[ 本帖最后由 杀手不寂寞 于 2007-2-1 10:5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 10: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测光六法

在摄影创作中,曝光时遇到的情况是复杂多变的,被摄体影调、亮度、氛围、质量以及色彩的纯度等等千变万化,与如何选择准确曝光密切相关。在这里,提供六种测光的方法供参考。
    ①平均测光法。是在拍摄点用机内测光装置中的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功能对准被摄体直接测光,它得到的是被测量的景物范围内各种亮度的平均读数。这种方法有利于保证使整幅底片得到适当的曝光量,使整幅底片的密度不薄亦不厚。如果被摄体的明暗分布比较均匀,而且反差不大,用这种平均测光法极易获得良好的效果。
    ②照顾重要的暗部阴影法。采用这种测光方法,可以准确地控制画面中最主要的物体影像重要阴影部分的影调,使这些部分的影调和层次表现适当。当画面中阴影部分占据很重要的部位时,如山峦的阴影部、逆光照明的室内景物、逆光人像,宜采用这种方法确定曝光。具体做法是:用反射式测光表或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单独对准被摄对象重要的阴影部分测光,但不按照测光表直接指出的读数曝光,而是比测光表指出的曝光量再减少1级、2级或3级进行曝光,将测量的该部位表现成较暗的影调。在这种情况下,要比测光表提供的读数减少曝光。对于黑白和彩色负片来说,比测光表指出的曝光量减少3级以内,仍然可以记录下层次;彩色反转片减少曝光要控制在2级之内。
    ③考虑亮部影调法。这种方法不是重点考虑被摄体暗部的影调,而是从增强或削弱景物的反差需求出发,让主要景物亮部将再现为什么影调作为思考的重点,比如,拍摄一幅顺光或前侧光照明的近景人像,或者拍摄雪景,您打算将人脸的亮部或大雪覆盖的地方再现为中级影调还是较亮、较明快的影调,就会用到这种方法。具体做法是:用反射式测光表或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单独对准被摄体的亮部测光,取得测光读数后,并不按照读数曝光,而是将曝光量再增加l-2级。拍雪景以及其它高调景物,也应比测得的读数额外增加曝光。
    ④掌握亮度范围法。这种方法是分别近测被摄体亮、暗两部分的亮度,然后,根据胶卷的宽容度,确定适当的曝光。假如您测量被摄体的亮面,应该用F16曝光,而测量暗面,应该用F4曝光,那么,您可以折中用F8去曝光。这样,亮面曝光过度2级,暗面曝光不足2级,都能够记录下丰富的层次。根据黑白与彩色负片的宽容度,亮部曝光只要不超过3级,暗部曝光只要不少于4级,底片上仍然是有层次的。一般说来,如果底片的显影正常,黑白和彩色负片亮部的亮度超过3级,暗部的亮度不足3级,是能够有层次的。彩色反转片所能记录的影调范围不超过1:50。
    ⑤灰板法。这种方法不是用测光表直接测量被摄体的亮度,而是测量有中级反光率的表面,依照测得的读数曝光。这样,被摄景物中标准亮度的表面(中级灰表面)在照片上再现为中级灰影调,比它更暗或更亮的表面,则获得比中级灰更暗或更亮的影调。最标准的中级灰表面是反光率为18%的摄影测试灰板。将这样的灰板放置在被摄体的位置,并使它受光均匀,然后用反射式测光表对准它测量,并按照测得的读数曝光,会使被摄体得到正确曝光。这种测光方法,与亮度测光表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因为它能正确再现出被摄景物中明暗各部分影调的深浅,尤其适合于彩色反转片的拍摄。
    如果没有反光率为18%的灰板,摄影者可以用测光表测量自己的手背代替灰板,因为它们的反光率接近。根据手背的亮度曝光,被摄对象各部分的明暗关系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⑥测量代用目标法。当被摄对象离照相机很远,不可能靠近被摄体测量局部的亮度时,可采取测量代用目标的方法,就是从近处选择一块与远处的被摄体亮度相当的代用目标,直接测量它的反射亮度,以代替对远处被摄体的测量。比如测量近处的雪,代替在远处山峰上同样明亮的雪;测量近处一棵大树的树干或丛叶,代替河流对岸的树木。不过,采用这种测光方法,要注意代用目标和实际被摄对象的受光情况必须一致,而且勿使背景影响它的读数,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

[ 本帖最后由 杀手不寂寞 于 2007-2-1 10: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 10: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光、色温、白平衡

光速—电磁辐射粒子的传播速度一是宇宙基本常数之一。光子,作为电磁辐射粒子,充满了我们的四周。它们刺激人类的视网膜神经末梢.从光谱上很窄的一段给我们视觉.光谱从长波广播信号到微波到红外到可见光频段到X射线和Y射线到高能宇宙射线.可见光段占整个光谱的1/80。  当原子受到激发时,光子被发射出来.这种激发可以看成等同于热能。理论上的黑体被加热时,它开始发射出光子,最后到达狭窄的可见光频段.变红,然后经历色彩变化,从橙到黄到蓝,最后到达“白热”。黑体产生色轮中某一特定色彩所需的温度称为色温。色温越高,光越冷或越蓝。
  量子或光子具有双重特性,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它是一个微粒.具有一定能量.被描述为它的波长或频率。可见波长范围的范围大致在700nm~400nm或从红外之后到紫外之前。1nm是1微毫米。能量越高.波长越短或振动频率越高。
  色彩和眼睛
  在现实世界中,所有的光包括自然光或人造光,其中包含了各种波长—色彩。物体的色彩,如我们观察到的,是由落在其上的各种波长的光形成的,物体反射或吸收光。摄影就是记录反射的光线(除了画面中包括光源)。当一个物体被照亮时,光向四处反射开来。人类的眼睛的功能如同照相机镜头的功能,收集一些光,聚焦于视网膜、胶卷或其它影像传感器的影像平面上。镜头的入口区域或“瞳孔”—光圈—越宽,收集的聚焦的光越多,记录影像的速度越快。这是快速镜头或快速胶卷的出处。
  眼睛是非凡的器官,在自动曝光和自动对焦相机出现的几百万年前,眼睛就具有这样的功能,此外,眼睛还具有适应能力。眼睛能够察觉到大范围的亮度范围。从阳光下进入暗室,最初的暂时的失明会慢慢消失,这是因为眼睛会调整视网膜的敏感度以适应新的照明水平。底于一定的光线水平.人眼的峰值色彩敏感度将从黄绿偏移到绿蓝,这是我们在足够明亮的月光下所看的色彩呈现浅蓝色,并且月光本身看上去是冷色调的原因,实际上,月光比阳光暖。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我们不是从宇宙观点讲的),否则,它就不会形成阴影。在小尺度上,光线倾向于绕过障碍如狭缝或孔眼的边缘,因而投射出的阴影是模糊的,这称为衍射。当一个孔眼被点光源映射时,那个圆包括其模糊的边缘被称为模糊圆。红光形成的圆较大,蓝光形成的圆较小。在摄影中.这种衍射效应变得重要起来,因为镜头中的可变光阑构成了这样一个孔眼,当它收缩时,光圈变小了.这样.细节之上的模糊圆开始变大。最后,它在整体反差和影像细节分辨方面损害影像质量。这种效应在小画幅相机如35mm相机或更小相机上更明显,因为它们的镜头的光圈直径小.特别是短焦距镜头更是如此。
  色温
 
  对摄影师而言,光的特性中最重要的是光的强度.其次就是色温了。人类的眼睛能自动调整白平衡.所以一张纸在阳光下看是白色的,在夜晚室内灯光下看也是白色的,但如果我们用同一种类型的胶卷在上述两个环境中拍摄,真实的区别将显示出来.这是区别出售日光下拍摄和钨丝灯光下拍摄胶卷的原因。胶卷的色温响应是固定的,而影像传感器的色温响应是可变的,这是一大优势。
 
  日光彩色胶卷或数字相机所设置的日光白平衡是与正午的日光的色温相符的.有一些白云,色温为5500开耳文。这是理论上的黑体被加热到5500°K时发出的光的色温。开耳文标度以绝对零度开始,绝对零度相当于--273°c,这时原子运动停止。色温也可以用“微倒数度”来标定,“微倒数度”是色温的倒数乘以100万所得到的值。
  大多数商用色温表都可以在开耳文和微倒数度之间切换,然而大多数摄影师更熟悉开耳文标度,范围通常是实用的.从7500k到2000k。
  色温表通常价格较高.一般不需要准备一枚,除非你需要精确的、一贯的色彩或你从事科学和技术工作。对于
  衍射效应:光栅测试标板的测微光度计轨迹,用50mmf/1.8镜头拍摄,左为f/5.6光圈。右为f/22光圈。振幅(轨迹的宽度)减小,分辨率也减小,显示在小光圈会损失清晰度
  一般的彩色摄影而言,不必过于关注色温,彩色负片在放大时有较宽的校正幅度。对于彩色反转片,色温问题严重一些.需要标准的转换滤镜,这也不会经常遇到,这在胶卷说明书上有介绍.在网站上也能查到。日光型胶卷在钨丝灯光下拍摄在绝大多数时需要一枚蓝Wratten 80A或80B滤镜或等效滤镜防止色彩平衡偏黄。灯光型胶卷在日光下拍摄需要一枚85或85B滤镜防止色彩平衡偏蓝。如果扫描影像,相机镜头上滤镜的作用可以用图象处理软件来模拟。
  白平衡
  通常照明中的误差在摄影中与人们对被摄物体的印象相关联,例如.拍摄日落的金色风光时没必要在镜头前佩带蓝滤镜,或者在室内人造光下拍摄人物也没有必要总是带上转换滤镜。色彩转换滤镜调整胶卷对不同色温光源的敏感度。黄、品、青、红、绿、蓝滤镜有一系列不同的密度,它们用于相机/胶卷系统中校正色彩特征或是创造特殊效果.它们还用于彩色照片制作中。
  在数字摄影中,色彩转换滤镜基本上不需要。为从日光转换到钨丝灯人造光,只需调整相关的红、蓝像素的输出比例。自动白平衡设置只是在曝光前评估红/蓝平衡并据此调整红/蓝输出。工作方法是读取相机对准的物体的反射光而不是光源,这也是偶尔会出现偏色的原因。如果拿不准并且有时间,在白平衡调整菜单中应用设置选项。它也许包括晴朗天空中的日光(约6500k)、白云遮日(5500k)、钨丝灯光(2900k)和荧光灯光。荧光灯管有3种主要类型:1、北光,色彩与白天的光线匹配(6500k)。2、冷白光(4300k)。3、暖白光(3000k)。对于摄影目的来说,开耳文值可能是靠不住的,只是个指南。灯泡不能发出平衡的连续的光谱,所以色彩再现也许有偏差。最普遍的是偏绿或偏黄绿,需要一枚色彩校正滤镜,对于胶卷相机,建议在北窗光灯泡下拍摄使用CC20品滤镜,暖白光下使用CC30蓝滤镜。更先进的数字相机在白平衡菜中可以单独设置这3种荧光灯类型。在通常的环境中,如果数字相机有自定义设置选项,可以从一张光源直接照明的白卡纸上读取数值。
  环境效应
  我们在观看彩色照片或反转片以及电视或计算机屏幕时,“环境”效应会显现出来。眼睛会适应观看影像时的环境光的色温这自然会影响影像的色彩显示。测试标准是复杂的。在投射电影胶片或反转片时,由于是在暗房间内,环境效应或多或少被排除了,在灯箱上观看是完全相反的方法。电视一般在夜晚观看,所以在测试电视显示彩色胶卷时,照明显示屏的环境光的色温为5400k,比标准的电视显示屏白色温6500k暖。
  在计算机影像处理中,环境也是一个因素。为了精确、稳定地工作,环境光水平及其色温应保持不变。好显示器允许自己设置显示屏色温。
  把彩色照片从人造光下拿到日光下以及反过来将显现出环境效应。
  镜头和色温
  决定影像色彩平衡的另一个因素是镜头。根据镜头设计中所用的光学玻璃以及镜片数量,通过镜头的光线的色温是可变的。一般的规则是,高折射率玻璃倾向于稍稍偏黄.因而影像色彩偏暖,镜头中镜片越多,影像越偏暖,比如变焦镜头。有胶合镜片的老镜头也偏黄。
  这些因素在今天正在失去重要性.镜头镀膜可以校正大量的色彩传递偏差。
  老式色温表通过旋转红和蓝滤镜来测量红/蓝平衡。现代数字色温表(右)显示需要在镜头前佩带的滤镜来匹配胶卷类型的色温

[ 本帖最后由 杀手不寂寞 于 2007-2-1 10: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 10: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稍纵即逝!如何用你的数码相机拍摄水珠

雨后清灵的水滴,或者飞溅的泡沫,虽然稍纵既失,但仍可以使用数码相机将它们拍摄下来,而成为一幅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相机
  拍摄飞溅的水珠并不需要非常高级的专业相机。而拍摄的环境和器材也是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轻松实现的。一般来说,只要相机的快门速度能够在1/500秒以上,并带有强制闪光灯,无论是高端的单反相机,还是最普通的定焦小相机,在合理应用环境光线的并正确对焦的情况下,都能够拍摄出非常不错的水珠照片来。可以说,拍摄一张好照片相机仅仅占到总体因素的30%,而其中另外30%则是环境问题以及拍摄角度问题,而最重要的则在于手拿相机的人。
环境
  其实拍摄出晶莹剔透的水珠,并不需要什么专业的摄影室和特殊的灯光效果,在大多数时候,许多喜欢拍摄水珠的摄影爱好者都是在自己的家里进行拍摄的,而灯光则只要不是太暗,一般的白炽灯和日光灯就完全够用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工具
  看到晶莹剔透而又色彩斑斓的水珠世界,很多人会认为这一定需要多种特殊工具才能拍摄出这一效果,而事实上,拍摄这一水珠的世界,最简单的只需要一个水龙头和一个带有特定颜色的塑料盆或者透明的玻璃盆就可以了。比如说,假如你想拍摄出兰色的水珠,那么就可以找个兰色的塑料盆来拍摄,当然假如在玻璃盆下垫衬上金黄色的纸张,自然的,水珠的颜色就变成金黄了。而象图2那样或火红或碧绿的色彩则是普通的两张风景海报垫在盆底所作出来的效果。当然,如果想要色彩看上去更加的绚丽而夺目,则可以在水中添加单色或者混合色的颜料。
焦距与物距
  在拍摄水珠这样的微观世界中的东西时,虽然普通的定焦相机也能勉强进行拍摄,但最好是使用变焦镜头并带有微距对焦模式的相机,这一点,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数码相机都能做到,而在焦距上,则尽量使镜头处于中焦位置,如果对焦模式中有手动M档则最好使用手动档对焦,以保持图像的清晰和细腻,而在镜头与水珠的拍摄距离上,只要镜头能够对焦清晰,并保证水花不会飞溅到镜头上,尽量的靠近水珠,一般来说,相机与水珠的物距最好在10厘米左右。而为了保证相机的镜头的安全,则最好为相机加上UV保护镜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光圈
  如果可能,可尽量应用小光圈,因为较小的光圈会带给我们较大的景深,使跳跃的水珠更加的清晰而细腻,一般来说,光圈可设置在F6左右,笔者也曾经使用过富士的S602zoom上的F11光圈,其视觉冲击力也相当的不错。当然,而如果相机本身的功能较为丰富,具有光圈优先模式,则最好把相机的调整到这一模式上。
快门
  跳跃的水珠的改变形状和下落方式的速度非常的快,一个直径为0.2mm的水珠,其在与水面接触后再次弹跳的时间不会超过1/1000秒,想要拍摄下其下落或者弹跳的瞬间以及水珠中映射出的世界,就需要我们把快门速度设置的非常高。以富士的S602zoom为例,它的最快快门速度达到了1/10000秒,非常适合捕捉这种稍纵既逝的镜头。当然如果快门速度在1/500秒以上也能够进行拍摄,但对于运动速度过快的水珠就不容易捕捉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闪光灯和白平衡
  摄影就是光与影的艺术,拍摄如此近的物体,又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则必须要有闪光灯对水珠进行补光,但拍摄水珠时并不需要非常专业的闪光灯,一般来说机器自带的闪光灯就足够使用了。而在设置时,则只需要将闪光灯模式设置成强制闪光就可以了。而在白平衡方面,为了增加视觉冲击力,拍摄者则可将色温设置的尽量高一些,使图像色彩更加浓重。
三脚架
  虽然快门速度很快,但假如握持相机不稳,也很容易将图片拍虚,而为了保持稳定,笔者建议拍摄时最好使用三脚架将相机固定起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技巧
  设置好了相机的各种参数和拍摄的环境,就可以进行实地拍摄了,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控制好水龙头滴水的速度和连续程度,一般来说,最好将水珠滴下的连续程度调节到可以一滴滴落下最好,当然如果你想拍摄其他不同的效果,如水泡或者水流缓慢流下而造成水面的涟漪,则可将水适当开大。而如果想要水珠在一个水面上留下多个旋涡,则可以通过塑料眼药水瓶子,移动着向盆中滴水,这就可以留下特殊的效果画面了。而对于曝光量的控制,由于是高速快门小光圈拍摄,其曝光效果完全被闪光灯的闪光强度所控制,而每一种相机的闪光灯强度都是不同的,要得到最佳的曝光最好使用曝光补偿进行控制,在实际拍摄时,拍摄者可以自己多试几次,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控制。同时,为了体现自己的创作意图和特殊的视角,拍摄者可以尝试着多换几个角度进行拍摄,从各个角度留下水珠不同的轻灵和美丽。
  而在最后,我们需要注意的则是,假如是使用塑料盆或者玻璃盆进行拍摄,在拍摄前一定要将盆子洗干净,再进行拍摄,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水珠的晶莹剔透。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拍摄水珠,特别是一滴滴滴落的水珠,很多时候,都可能出现多次拍摄失败的情况,有的时候,会很可能会抓不住精彩的瞬间,也许水滴早了,快门按晚了,等等,而这时候,如果,你的数码相机具备连拍功能,则可以尝试着使用连拍功能,以提高成功率,同时,还要学会等待和抢快门,并将水滴的速度控制好,相信在多次尝试之后,一定会获得令你满意的图片的。

[ 本帖最后由 杀手不寂寞 于 2007-2-1 10:5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 10: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人、桥=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 10: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看看是什么东东????井字构图是虾米东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 12: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Forbidden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access /hongyan23000/29318616/760346450.jpg on this server.


--------------------------------------------------------------------------------

Apache/1.3.34 Server at localhost.localdomain Port 8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 14: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不过大段大段的文字太多了,字又那么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 14: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杀手马上就要当摄影老师了,那不妨把我们当成你的第一批学生,用你自己的语言把上边那些烦琐的文字串接起来,这样更简单易懂,更吸引人阅读,你还能提前上岗,体验一下教师了感觉,o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 14: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又一个摄影教师……来交保护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爱技术 ( 沪ICP备08115260号-3 )

GMT+8, 2025-7-20 05: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