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技术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455|回复: 7
收起左侧

吉林这次把国际玩笑开得太大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27 23: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微信登录

x
吉林发生化工厂爆炸,这原本就已经是很严重的事情了,尤其是在中国频繁出现爆炸事故并且是在当局着力解决的情况下,仍然出现如此重大的事故,这就显得事情更为严重了。

但是,更“更严重”的事情还在后头:由于吉林省不公开真相,导致在黑龙江出现巨大的动荡和恐慌。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又被迫追溯到吉林,这简直是“罪加一等”了。当然,这当中,黑龙江也不是什么好鸟,只是张左己的脑袋稍微好使一些,毕竟是在中央政府干过的地方大员。

可是,更“更严重”的问题传染到黑龙江后也没有就地解决,巨大的污染又延续到了俄罗斯,这就是更“更更严重”的事情了。俄罗斯可不是中国管控的范围。尽管中国基于国际作业及时告知了俄罗斯,可是,中国控制不了俄罗斯,在俄罗斯国内,现在已经有国会议员,强烈要求俄罗斯政府向中国提出巨额的经济赔偿。这个赔偿就是中国的国家赔偿,人家真的要索赔的话,完全是有理由的。

也许,俄罗斯基于目前与中国的政治关系,俄罗斯国会议员的呼吁可能很难形成俄罗斯的对华政策,因此,这个问题可能不会在中俄之间引起太大的争议,甚至有可能中国悄悄地赔上一笔钱。俄罗斯绝不是一个省油的灯,而且,人家一旦提出,中国就必须有回应。

工厂爆炸的事情,原本是可以在吉林市解决的,但是,这个问题居然从吉林市蔓延到吉林省,又从吉林省蔓延到黑龙江省,最后从黑龙江蔓延出中国,进而影响到俄罗斯。这不仅仅是开了玩笑,也不仅仅是开了国内玩笑,而是确确实实开了国际玩笑。这个玩笑开大发了。

首先,吉林没有吸取先前的教训。很显然的一点就是,吉林爆炸事故的发生并没有从中国其他地方已经发生的应急事故中吸取足够的教训,也没有做好应急准备。因此,一旦问题出现后,很被动,而且惊慌失措。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吉林市当地、吉林省到中央政府都会过问的: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次,吉林没有及时通报。发生如此重大的事件,居然不及时向公众通报,而采取的是躲躲闪闪的政策。后来,吉林市居然说,松花江的水是否污染的问题,这样的消息得有中央发布。这不但把自己卖了,而且,还把吉林省和中央政府都卖了。这可犯了中国官场之大忌――卖下不卖上。因此,这一次,我估计没有人敢吉林市的领导担保责任了。

其三,吉林没有真正讲政治。中国多年肮脏的官场文化害了这吉林这一帮人,中国已经被异化的“讲政治”害了这一帮人。中国现在的官场文化中尽管越来越具有现代的人文气息,但是,“文革”流毒实在太深了,早已经渗透到这些官员们的脑子里,因此,一旦发生这样的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且,一切都是从政治角度去认识。可是,真正该讲的政治,他们并没有去讲。他们脑子里的“讲政治”已经被“文革”异化了。

其四,吉林没有执政能力。这么严重的一个事故没有在当地摆平,而且,是在事过几天之后进一步扩大和加剧,导致问题进一步恶化,形势进一步严重,解决问题的成本进一步加大。这很显然,这些地方官员的执政能力出现严重的问题。辜负了官场上人的对吉林领导班子的厚望。由于没有执政能力,可能导致这帮人的执政机会也在进一步丧失。

最后,吉林没有眼光预见更严重的后果。可以理解的是,这帮当官的人肯定知道,这个事情出来以后,他们的官职可能不保了,甚至出现严重的问题:前途堪忧。

因此,他们可能会采取一切措施解决眼前的问题和眼前的严重后果。也就是说,他们尽量想把问题控制在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内。可是,他们没有料到其中很多的不可控因素可能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特别是这一次,完全是一次人为造成的恶劣影响,而且,这种恶劣影响从吉林市扩大到吉林省,再扩大到黑龙江省,再扩大到全国,再扩大到俄罗斯,再扩大到东北亚,再扩大到整个世界。看看世界各大传媒的报道,各位看官就会知道这次事故的影响是多么的恶劣,仅本博客作者所浏览的媒体:英国广播公司、美国《纽约时报》、韩国《东亚日报》、日本共同社、俄罗斯塔斯社等等,都有很多报道。

这应该是中国继萨斯之后,2003年以来造成的最恶劣影响的事,因此,其恶劣影响实在太严重。因此,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被解职是完全正常的。吉林省的高官不会逃过此劫。至于是否还有更高的官员落马,我们还是走着瞧吧。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7 23: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是否属实
参考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7 23: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官员狠批哈尔滨市府严重低估群众智慧

香港东方日报十一月二十六日报导说,哈尔滨政府处理停水事件手法劣评如潮,近日有消息指,哈市政府早已知道松花江受污染,但刻意隐瞒真相,在第一次公布全市停水时,仅称因水管维修需要停水,结果引起市民恐慌,才被迫公布真相。有国务院参事批评,地方政府明显对今次事件的困难估计不足,而且「一开始就不相信人民群众,没有如实向社会公布事情真相,严重低估了群众的智慧。」

黑龙江省官方消息人士透露,在本月十三日吉林化工厂爆炸后不久,哈尔滨市政府已获知苯污染江水,但政府内部对于该不该停水、要不要通报等问题,展开一场激烈辩论。最后决定不得不停水时,结果力主保密的声音占上风,下令全市一万多名警察进入戒备状态,本月廿一日上午的政府公告仅称因水管改造需要停水。

结果,缺乏可信度的解释使各种流言不胫而走,引发民众恐慌更掀起抢购樽装水狂潮。当日哈尔滨市政府再度紧急开会讨论,终在翌日凌晨时分达成共识,决定对外公布停水原因。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批评,在经历沙士疫情考验后,两年多的应急机制建设以及问责制度逐步形成和推广的今日,依然出现如此严重的公共安全生领域的恐慌事件,实在是不应该。今次决策的重大失误,凸显了部分官员长期以来养成的传统积习。他希望政府和官员吸收今次经验,从今以后能够习惯公开,尤其是涉及重大公众利益的灾难性资讯。

报导指出,中央开始全面调查松花江污染事件。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局长李毅中任组长的国务院工作组,昨午抵达哈尔滨及统一协调、组织善后工作,预料中央将严厉追究事件的有关责任。有专家则警告,污染有可能威胁黑龙江地区的食物链。

国家环保总局二十五日通报,松花江污染带高峰流过哈尔滨时,当地饮用水源取水口硝基苯浓度二十五日零时达到最大,最高超标三十三点一五倍,到上午七时,超标仍超过二十八倍。随后开始下降。环保总局指出,松花江现时的水流速度每小时两公里,有利于缩短污染带流过哈尔滨的时间,预料下月一日污染带将流出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自来水公司 表示,预料最快二十七日可逐步恢复供水。目前当地的食水处理水厂已启动应急预案,投入活性炭进行净化水处理。昨日从唐山、太原等地运来的一千吨活性炭已陆续运抵水厂。这批活性炭滤料将被投入到滤池中用于浸泡和冲洗滤料。

据了解,为了妥善处理今次污染事件,国务院日前已派出专家组抵达哈尔滨市开展工作。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局长李毅中任组长,水利部、环保总局负责官员任副组长的国务院工作组昨日下午也抵达当地指导工作。

报导说,由于该工作组成员还分别来自国家发改委、铁道部、建设部、监察部和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因此,一般预料,将追究该宗重大污染事件的有关责任,不排除有官员将被撤职。对于今次污染源头的吉林化工厂会否被罚款或被起诉,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二十五日则拒绝回应。一名哈尔滨市民已入禀法院控告吉林化工,要求赔偿十五元及登报道歉。

非政府组织「清水同盟」负责人高中表示,由于松花江污染带移动速度十分缓慢,这些流入水中的化学品可能相当危险。

他说,如果污染停留一段时间,河边的土地将吸收这些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进入食物链,如果污染严重的话,可能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根除。南京河海大学授崔广柏说,由于松花江冬季江水流速一向很缓慢,因而增加了破坏环境的风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7 23: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希望那附近机油出来说说怎么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8 00: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犯了一个公共关系学里最愚蠢的一个常识性错误,公众有知情权.如果他们直接说清楚原因就不会引起群众的恐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8 11: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尔滨人这里面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8 11: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听过的话就是假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rr22003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11-28 11: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爱技术 ( 沪ICP备08115260号-3 )

GMT+8, 2025-5-26 12: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